歡迎訪問甘肅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
【新春走基層】通往宕昌范老漢的背簍“退休”了
  • 時間:2017-02-13
  • 點擊:88
  • 來源:

  記者 周者軍 通訊員 楊小艾 冉創(chuàng)昌

  寒冬臘月,滴水成冰。通往宕昌縣理川鎮(zhèn)陳家溝村的山路上,來來往往購置年貨的車輛不少,山路是去年新修的,平整寬敞,還進行了硬化。

  走進村民范衛(wèi)家寶家,一家人正忙著掃院子、擦窗戶,準備過年。

  說起這些年村里的變化,86歲的范衛(wèi)家寶指著門口窩棚底下的兩個背簍說:“精準扶貧、雙聯(lián)幫扶,把咱村的路修通了,背了幾十年的背簍用不上了,我覺得這個變化最有代表性?!?/p>

  記者看到,用柳條編制、有些殘破的兩個背簍,與旁邊一輛嶄新的摩托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陳家溝村坐落在山坳里,周圍是連綿的群山,過去多年,由于道路崎嶇,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村里種的藥材、洋芋等因運輸困難,也賣不上好價錢,陳家溝是理川鎮(zhèn)掛了號的貧困村。

  “以前村里的路只能人走,后來路面慢慢加寬,可以勉強能過個三輪車,但要是一下雨,根本走不了,背簍就成了全村人最主要的運輸工具?!痹诖謇锷盍?0多年的范衛(wèi)家寶深有感觸地說。

  對于居住在山大溝深的陳家溝村人來說,幾輩人賴以生存的土地是用鋤頭在七溝八梁上刨出來的,春種秋收全靠人力肩扛背負,背的工具便是背簍。

  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樣,范衛(wèi)家寶從小就有一個合身的背簍,年紀越來越長,背簍也越背越大。

  忙時,他背著背簍穿過山梁,割草拾柴,給地里送糞,往家里背苞谷、洋芋,把種的藥材一趟趟背到集市上換成錢,又用這些錢把家里所用的油鹽、醬醋、衣服、鞋帽等日常用品買好,裝在背簍里背回家。年月久了,范衛(wèi)家寶常背的背簍上磨出了光澤,越來越平滑。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是村子里唯一的萬元戶,這完全歸功于這個不起眼的背簍?!闭f起以前,范衛(wèi)家寶語氣里透出自豪。他說,年輕的時候,背著背簍去哈達鋪、岷縣賣藥材,總是把背簍裝得滿滿的,然后再裝一兩個蛇皮袋子捆到背簍上面。但無奈家里人多、勞力少,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

  近年來,宕昌縣瞄準靶心、精準發(fā)力,把人力、財力、物力集中到基礎設施滯后、產(chǎn)業(yè)不成規(guī)模的貧困村。特別是駐村干部和幫扶工作隊進村入戶,挨家挨戶調(diào)查摸底,準確掌握全村貧困戶的情況,讓村民們對脫貧致富有了更大的信心。

  “村干部把我家的情況掌握得清清楚楚,家里有幾口人、幾畝地、收入來源是啥,核對了好幾次,還進入了電子管理系統(tǒng)?!狈缎l(wèi)家寶說。

  范衛(wèi)家寶告訴記者,自從村里開展雙聯(lián)幫扶和精準扶貧以來,村里的新鮮事一個接一個,村里的變化讓回家過年的打工者很是驚訝。最讓大家高興的是,村里通了寬敞的馬路。

  “背簍算是用不上了!以前背著背簍走到城里最快也要一個多小時,現(xiàn)在開上車十多分鐘就到了,外面的客商可以把收藥材的車直接開到了家門口。”范衛(wèi)家寶樂呵呵地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宕昌縣一系列措施效果明顯,越來越多,和陳家溝村一樣,很多村都改善了基礎設施,找準了致富門路,壯大了特色優(yōu)勢產(chǎn)業(yè),2016年,有40個貧困村的2.35萬貧困人口摘掉了“窮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