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人說慶陽】鎮(zhèn)原土樂器泥哇嗚
  • 時間:2020-10-20
  • 點擊:2216
  • 來源:隴東報

【慶陽人說慶陽】

鎮(zhèn)原土樂器泥哇嗚

  秦克云

  泥哇嗚,是鎮(zhèn)原民間流傳的一種古樂器,也有人稱之謂“哇嗚”。泥哇嗚是用泥土制作而成的樂器,因吹出的聲音“嗚嗚哇哇”而得名泥哇嗚。

  泥哇嗚是用鎮(zhèn)原縣當?shù)氐募t膠泥捏制成的,20世紀70年代,當?shù)卮蠖鄶?shù)小孩都會做這種樂器。捏泥哇嗚的泥土,一般選自較深溝渠里的紅膠泥,因為溝底的紅膠泥細膩且有韌性,容易成型,做出的泥哇嗚不易摔壞,而且吹出的聲音洪亮悠揚。

  制作泥哇嗚前,孩子們在溪水邊摳挖出軟軟的細膠泥,用手掌均勻拍打,邊拍邊哼著歌謠“油拍出了么,水拍出了么……”將膠泥團反復揉搓摔打,直到膠泥有了韌性,再把泥團放置在陰涼處,使里面的水分蒸發(fā)掉,這樣捏成的泥哇嗚才不會開裂。

  捏制泥哇嗚時,先找一塊土質(zhì)細膩而松軟的土塊,用小刀削制模型,再把晾好的泥團輕輕用手掌均勻拍開成薄薄的泥餅狀,均勻地貼在圓形或橢圓形的土塊模型上,放在通風處。待泥餅呈半干狀,用小刀輕輕劃破泥皮掏空土塊,再用手指蘸上攪勻的膠泥水,把刀口合縫嚴實。然后用木棍戳六個音孔(前面五個后面一個),或四孔(前面三個后面一個),吹孔留在端正中。做成后放在草底陰干,陰干后再用黏性強的膠泥漿再通體均勻涂一遍。

  泥哇嗚做成后,猴急的小孩等不到泥哇嗚晾干,就急急乎乎雙手捧著吹起來,雖然沒晾夠時間導致音效不是特別洪亮,但是“嗚嗚哇哇”的吹奏聲音還是讓人開心。

  那時候的農(nóng)村生產(chǎn)繁忙,教小孩做泥哇嗚的一般都是牧養(yǎng)員或看莊稼的老人,這些老人為籠絡小孩幫他們看羊,好讓自己騰出時間砍點做飯用的柴火,許諾教小孩捏泥哇嗚,吹歌曲。老人們的柴捆砍好后,兌現(xiàn)諾言,教孩子們認識選擇紅膠泥質(zhì)地,掌握盤泥的手法和捏泥哇嗚的技巧,扎發(fā)音孔的位置。

  泥哇嗚做成后涼置在草叢中,老人掏出揣在兜里磨的明光發(fā)亮的泥哇嗚,躺在柔軟的草地上,瞇著眼望著藍天上的悠悠白云,雙手捧托著泥哇嗚,拇指、中指夾持,鼓起嘴對著吹孔吹奏那些社火調(diào)。他們的指法靈活,運作自如,吹奏的音樂悠揚悅耳、行云流水?!秲霰贰恫苫ā贰妒畡窭伞贰妒畬ā愤@些民間曲調(diào),泥哇嗚吹奏出音律,有別具一格的韻味。悠揚的樂聲,徘徊在青山綠水間,令人蕩氣回腸。時光荏苒,泥哇嗚這種流傳民間的古樂已逐漸消失,家鄉(xiāng)熱鬧的“哇嗚喧天”已成為遙遠的往事,想起泥哇嗚那悠揚清脆的樂聲,依然讓人神往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