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州流韻古民居
  • 時間:2021-06-03
  • 點擊:2259
  • 來源:甘肅日報

古民居宅子一隅。劉志宏

  劉志宏

  古民居,是天水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水古城現(xiàn)存的古民居群共分為6個片區(qū),占地面積約16公頃。僅備案的古民居就有140余處,跨越金、明、清等朝代。這些古民居中的一些被活化利用,成為文化館、博物館、文創(chuàng)園等,既保有古風,又不失新氣象,成為秦州大地上一道迷人的風景。

  天水古民居是我國西北地區(qū)現(xiàn)存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好的明清時期居民院落群。文史專家認為天水古建筑的風格兼有北方的粗獷和南方的精巧,有比較重要的研究價值,還有專家稱這里是“東方木雕的藝術(shù)館”。

  坐落于天水市中心的胡氏民居是2001年6月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南宅子和北宅子兩處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組成。南宅子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建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兩處古宅的建筑布局、結(jié)構(gòu)形制、屋頂脊飾、磚木雕刻等都具有較高的人文、歷史、藝術(shù)、研究價值。

  南宅子的創(chuàng)建人胡來縉和北宅子的創(chuàng)建人胡忻,父子二人都是明代官員。南宅子前后兩進四合院的正屋自建成之后,未進行過大的翻修,依然保持著400多年前的原貌。南宅子里的如意云朵用婉轉(zhuǎn)流暢的陰刻線,表現(xiàn)出云氣的層次,簡潔、粗獷而又圓潤,呈現(xiàn)出一種自然的飄浮感與上升感,脫俗與沉穩(wěn)的氣蘊,與文人氣息濃厚的明式家具風格一脈相承。倒座的雀替上,一條透雕的螭龍身軀翻轉(zhuǎn),上半身為龍形,下半身為花草,與明代青花瓷器上的紋飾異曲同工。院內(nèi)地面以色澤深淺不同的卵石鋪成九宮格、太極圖、太陽等圖案。第二進四合院也是明代建筑,南房三間前出廊,五架梁,東西廂房略同于前院。過廊西側(cè)有一小巧玲瓏的三合院,東、北兩房皆為三間,南房為一過庭,穿越過庭又與一小院相通。與前院相較,小院房屋體量較小,但精巧有勝。西側(cè)廊上作出欄桿和拱形小門,起到了分割空間及阻斷視線的作用。門窗木雕極為精細,內(nèi)容多為琴棋書畫、喜鵲梅花和博古紋。雖不似前院宏偉大氣,卻多了一些雅趣和地方特有風格。

  與南宅子隔路相望是北宅子。北宅子平面接近正方形,原為正院三進,側(cè)面建有大小院落五個,現(xiàn)僅存二、三院的前后正庭與中院庭樓及廂房。庭樓梁記上明確記有“大明萬歷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題記。樓閣兩層,重檐硬山屋頂。下層六列六柱,檁與柱的勾搭做法遠較南宅子為復雜,檐柱石與檐柱之間的乳袱呈彎月形,古建中稱之為“月梁”,屬于官式建筑中極為考究的構(gòu)建做法。上層檐柱間鑲嵌有雕花闌干,每間各有欄板及絳環(huán)板五面,每片以減地浮雕的手法雕出一組團花圖案,有荷花、牡丹、西番蓮等不同樣式。其中還有一面在圓形開光雕出一人物形象。整體雕刻精工而不顯繁縟,原彩繪雖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侵蝕,其色澤仍依稀可見。至今面對這座樓閣,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它的雍容華貴與當年的輝煌。

  與天水古民居交相輝映的,是這座城市里經(jīng)歷代拓延并保存下來的100余條百年老巷。

  據(jù)考證,天水的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688年的秦武公時代。東關(guān)的百年名巷有忠武巷、仁和里、尚義巷;西關(guān)的飛將巷、織錦臺巷、折桂巷。這些古巷像一條條無聲的小河,仿佛文化的血脈,承載歲月的演變,讓前來這里探尋的游人感嘆唏噓,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