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坡神秘玉人,揭示3000年前鎮(zhèn)撫隴東的一方諸侯
  • 時間:2021-07-29
  • 點擊:2223
  • 來源:蘭州晨報

  甘肅省靈臺縣,位于隴東黃土高原南緣,屬黃土高原溝壑區(qū),處于涇河與渭河之間。在靈臺縣城西北30里的西屯鎮(zhèn)境內(nèi),有個村子叫白草坡。20世紀60年代,人們在白草坡發(fā)現(xiàn)了西周墓葬群,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現(xiàn)藏于甘肅省博物館的玉人形鏟就出土于此地。

  地下寶藏的發(fā)現(xiàn)

  白草坡,這個地名與一段傳說有關(guān)。

  據(jù)說,在很久以前,有個貪官拉著三車贓銀返家路過白草坡時,夜宿在白草坡溝邊的一戶人家,不想當夜遭遇橫禍,貪官住的地方大塌方,貪官連同贓銀被埋在溝里。后來,埋貪官的那片山坡上長滿了被當?shù)厝朔Q為白草的荒草,人們便把這個地方起名叫白草坡。根據(jù)傳說,白草坡地下藏寶,但千百年來,這只是個神奇的傳說。不承想,一次偶然的發(fā)現(xiàn),讓傳說變成了事實。

  1967年9月的一天,西屯公社白草坡大隊兩個社員正在放羊,忽然天降大雨,于是二人躲進山坡上一處山洞避雨,其中一人無意中用鐮刀在土堆中刨了一下,忽然發(fā)出一聲金屬撞擊聲,放羊人覺察出了異常,繼續(xù)用鐮刀刨挖,沒想到挖出了一堆廢銅爛鐵,驚訝之余,他們一鼓作氣又刨出了許多青銅殘片和箭頭。

  山洞里挖出了寶貝,這一消息很快傳開,聞風(fēng)而來的村民紛紛趕來挖寶。人們除了在山洞中挖,還在附近山坡上挖,挖出的青銅器、箭頭被當作廢品賣給了收購站。

  當時一個名叫任步祥的大隊黨支部書記擔心社員們亂挖出現(xiàn)意外,便組織勞力進行有組織的挖掘。1號墓、2號墓的許多珍貴文物就這樣在村民們的挖掘中與世人見面了。

  當時參與挖掘的一名社員挖到了一件稀世之寶——西周玉人。就此,在地下沉睡了三千多年的西周玉人形鏟,再次出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

  白草坡發(fā)現(xiàn)古墓的消息很快被上報到靈臺縣文化館,縣文化館迅即組織人員前往清理,古墓中被挖掘的這批無價之寶終于避免了被當作廢銅爛鐵送進煉鐵爐的厄運。

  后來,靈臺縣文化館、平?jīng)龅貐^(qū)展覽館、甘肅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聯(lián)合對白草坡古墓進行發(fā)掘,確認這些墓葬為西周墓。

  1972年10月,甘肅省博物館在平?jīng)龅貐^(qū)展覽館、靈臺縣博物館的協(xié)同下,在1號墓附近繼續(xù)發(fā)掘西周墓8座,車馬坑一座。

  經(jīng)過考古人員的認真發(fā)掘和清理,連同群眾挖掘出的文物,白草坡西周墓共發(fā)掘各類文物千余件,隨葬遺物分為銅器、陶器和玉石蚌貝骨甲三大類,銅器類數(shù)量和種類最為豐富,后來,人們把白草坡稱為地下“青銅王國”。

  經(jīng)過考古工作者整理發(fā)現(xiàn),隨葬遺物中屬國家一級文物的達27件之多,包括鼎、簋、尊、爵、卣、斗、啄錘、玉人俑、青銅鏤空鞘短劍、人頭形銎勾戟等一批稀世珍寶,其中有好幾件屬于國內(nèi)第一次發(fā)現(xiàn)的文物珍品。

  在發(fā)掘出的青銅器中,有銘刻的銅器24件,共有銘文14種,這在國內(nèi)考古史上也頗為罕見,具有重要價值。

  出土大量玉器

  白草坡遺址出土了儼然有別于禮器及祭祀所用的兩件神秘玉人!

  事實上,在白草坡西周墓葬群中,出土玉器眾多,除了在1號墓和2號墓各出土一件玉人之外,還出土了玉璧、玉璜、玉柄形器、玉戈、玉板、玉管、花葉狀玉飾、玉戚、玉蟬、玉魚、玉笄、玉鳥、玉環(huán)、玉琥、玉圭以及其他小玉件和玉器殘片及石器30余件。

  西周玉人形鏟1972年出土于靈臺縣白草坡1號墓,高17.6厘米,雕刻技法為圓雕,圓雕又稱立體雕,是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所以,這件玉人形鏟,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它的各個側(cè)面。

  兩件玉人,一為白玉,玉人裸體直立,發(fā)辮虎首蛇身盤成堆髻。長臉,闊鼻,深眼窩,大耳,厚唇前突,兩手捧腹,神情肅穆,玉人背部可見雙臂肘,以及脊柱凹槽。兩腿間“8”形鏤空,雙足并攏作鏟形,有斜刃。玉人無明顯性別特征,但從身軀面相可判定是男性。

  另一件出土于白草坡2號墓的玉人則有所不同,高7.9厘米,黃綠色玉,立像,無足。頭戴高冠,廣額巨目,身似著袍服,身體下方三分之二處有四條刻紋,似被捆綁四肢狀,胸部有一穿孔,或可佩戴。這個玉人和玉人形鏟有關(guān)系嗎?摘掉頭上戴的高冠,會不會也盤有虎首蛇身發(fā)髻?我們無從得知。

  貴族身份的象征

  玉人形象最早出現(xiàn)于新石器時代。商代,更多人形玉器出現(xiàn)。到了西周時期,除白草坡外,山東濟陽,河南洛陽,陜西寶雞、扶風(fēng)等地均出土過玉人、玉人頭等。這些玉人形象雖然各異,但互相之間有一定聯(lián)系,有的形象被神話,有的是現(xiàn)實人物的寫照。它們體現(xiàn)著先民們對人的崇拜、對祖先的崇拜,對神人的崇拜。同時它還有一個功能——在奴隸社會時期人們對俘虜、奴隸的刻畫。

  白草坡1、2號墓屬于西周早期墓葬。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是我國繼夏商之后的第三個王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西周早期距現(xiàn)在足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墓主人都是男性,兩件玉人都出土于墓葬腰坑上部,原來可能系于死者腰部。相關(guān)專家考證后認為,這兩件玉人的制作似經(jīng)有意丑化。從形象看,1號墓出土的玉人具有南方炎熱地區(qū)民族的特色。2號墓出土的玉人,高冠華服,捆綁四肢,頗似洛陽東郊西周墓的雙手梏械、身著短裳的玉奴隸俑。這些貴族墓里的特殊俑人,反映出當時中央王朝征服周圍各方民族,俘掠大量戰(zhàn)俘這一史實。

  把被俘者制成偶像加以丑化,系在腰間或隨葬地下,包含獻俘紀功的意義,也可能是某種巫術(shù)的表現(xiàn)。也有學(xué)者對此持不同觀點,認為1號墓出土的玉人,很可能是墓主生前信仰或敬奉,需要表現(xiàn)的某位赤身裸體的神靈,死后隨著墓主而一起埋入墓中。而2號墓出土的玉人,頭戴高冠,有學(xué)者考證認為是“爵弁”,系吉禮中最重要的服飾,是在祭祀等重大活動場所才戴,佩戴此玉人,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

  商周時期,玉器的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要求,上層階級以玉器祭祀,是權(quán)力的象征,而佩玉者是有一定身份的貴族。

  專家通過白草坡1號、2號兩座墓葬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推斷1號墓的墓主人為潶伯,2號的墓主人為公式伯。從隨葬遺物的禮器組合和形制看,墓主人地位異常顯赫。潶因黑水得名,古黑水即流經(jīng)今靈臺的達溪河,潶伯的封地潶即在達溪河中下游一帶。2號墓墓主人為公式伯,封地暫時無法確定,但專家推測一定與潶地相去不遠,且公式伯與潶伯至少應(yīng)是同宗。

  潶伯與公式伯大約在周康王姬釗(西周王朝第三代國王)時期被分封到今天的靈臺縣一帶,目的是為了加強對殷商遺民以及異族方國的鎮(zhèn)撫。在西周時期,伯是軍事統(tǒng)帥的意思,經(jīng)常被朝廷調(diào)遣,四處征伐。他們擁握重兵特權(quán),參與周王朝的重大戰(zhàn)役,為周王朝建立和開疆拓土做出過重要貢獻,所以得到了第三代周王的優(yōu)厚待遇。

  作為一方諸侯,其墓葬中出現(xiàn)大量青銅器和兵器,以及象征貴族身份的玉人等玉器,也就順理成章了。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黃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