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擷英】莊浪地攤——多彩的生活之歌
  • 時間:2024-02-08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蘇志剛

  在黃土覆蓋的大地上,在綿延起伏的群山中,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樂,用優(yōu)美的舞姿,用古老的樂聲,上演著流傳千古的故事。正是由于這樣的執(zhí)著,生活在“梯田王國”的莊浪人,代代口傳心授,把古老的地攤從遠古搬到今天的藝術舞臺。

  春節(jié),耍社火、演地攤是莊浪人亙古不變的習俗。節(jié)日里,莊浪農(nóng)村張燈結彩,鑼鼓喧天,村頭的社火表演更是一攤接著一攤,成為夜晚的一道亮麗風景。

  莊浪縣韓店鎮(zhèn)武家村曾以習武唱曲而得名。每年春節(jié),武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唱小曲,扭秧歌,送祝福,品民俗,賀新年。用村里人的話說,武家村幾乎人人都喜歡唱小曲,耍地攤,一個家庭就是一個舞臺。

  莊浪地攤由于在夜間裝扮演出,又叫“夜社火”“夜故事”。它的表演形式多樣,有小曲、笑攤、秧歌、舞獅、跑旱船、紙馬、吆牛、耍雜技等。地攤的表演時間主要集中在農(nóng)歷正月初四到二月二這段時間,并且演出前后都有既定的規(guī)程。

  一個正月走了,另一個正月會來。同樣的地方,上演著相同的故事。輕揚曼妙的曲調間,人們偷得正月的浮閑,把正義與邪惡的較量、生死離別的凝重,表演得淋漓盡致,讓觀者的心靈得以凈化,感情得以升華,真善美得到完美表現(xiàn)。

  狂歡之余,人們不禁會問,這種娛樂形式從何而來?

  中國民俗學會會員孫志勇研究地攤藝術40多年,主要從事小曲唱詞的搜集與整理工作,對地攤的起源有獨到的見解。他說:“地攤起源于元明時期的說唱藝術,是熔舞蹈、戲曲、曲藝、工藝美術于一爐的民間藝術。莊浪地攤中的小曲來源于歷史神話故事和取材于當?shù)貙嵤率穼嵉那?,在小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移民帶來的外地民歌,加上當?shù)氐膭趧犹栕右约懊袼變x式的民謠,也極大豐富了莊浪地攤的內容?!?/p>

  地攤有文武之說,文地攤有小演唱,有曲子戲,用鑼、鼓、板胡等樂器伴奏;沒有演唱,只有鑼鼓伴奏,獅子、旱船、紙馬、毛驢舞動,或人物列陣變換,則為武地攤。從演出形式看,莊浪地攤與隴東其他地攤不同,以文為主,以武為輔,文武結合,并且在迎、接過程中有“說議程”的表演項目。

  地攤表演至今遵循舊時的套路。首先鑼鼓開路,春官說詩,演員列隊入場,隨后鑼鼓開場,演出就算正式開始。接著,在曲調優(yōu)美的樂聲中,裝扮一新的村民展開優(yōu)美的舞姿,亮起動聽的唱腔,把土而不俗、嬉而不謔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目奉獻給觀眾。

  小曲是莊浪地攤演出活動的核心,它的表演形式獨特,多半以四男四女表演,男角簡單化妝或者不化妝,每人手執(zhí)蠅刷或霸王鞭,身后尾隨一個小旦,伴隨著鑼鼓相繼出場;有的是三小旦一丑旦,繞圓場一周后男角集中合唱,女角繞周載舞,丑旦做各種逗樂動作,唱一節(jié),鑼鼓伴奏一節(jié),直到一曲結束。逗樂的丑旦是最活躍的人物,化妝丑到了極點,大腳片,麻子臉,大嘴幾乎斜到耳下,尤其是她的詼諧表演,讓人哭笑不得。

  莊浪縣南坪鎮(zhèn)沈坪村以唱小曲而遠近聞名。近年來,沈坪人年年唱小曲,演笑攤,把傳統(tǒng)節(jié)目唱出了小山村,演到了縣城。

  莊浪地攤根植于人民群眾的生活,根植于民俗文化的土壤,它的表演語言通俗易懂,詼諧生動,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當?shù)厝酥?,要想使這種愉悅成為永恒,就必須通過以老帶新、以師帶徒的形式,加強對地攤藝術的傳承與保護。

  武家村的武生田,14歲唱曲,20歲小有名氣,是莊浪地攤的傳承人。如今,武生田已到古稀之年,但他仍然樂于演出,向新人傳授所學。

  名為小曲,實為大戲。地攤,是莊浪人的生活之歌。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