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甘肅】食在秦安
  • 時間:2024-04-18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文\楊堪旺

  酸辣肚絲湯

酸辣肚絲湯

  秦安人的飲食習(xí)慣里,一直有“寧可食無菜,不可飯無湯”之說,這里的湯,指的其實就是肚絲湯。

  作為一種藥膳美味,秦安酸辣肚絲湯里“肚絲湯”三個字,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廚藝:肚,即豬肚,主打美食里的一個鮮字;絲,即切成絲,主打刀功之細(xì)勻;湯,即燴菜,主打炒燴調(diào)配之功?!皬N子的湯,唱戲的腔”。所以,別看一碗簡單的肚絲湯,里面的學(xué)問可大了。

  有人說,作為秦安最有名的小吃,甘肅天水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肚絲湯,它可是秦安人餐桌上的“當(dāng)家花旦”。此話的確不假,無論逢年過節(jié),親朋來訪,還是紅白喜事,宴請賓客,都離不了這道鮮酸微辣的佳肴。

  肚絲湯的食材,除了作為主料的新鮮熟豬肚外,還需要玉蘭筍絲、線椒絲、姜絲、蔥絲、木耳、蛋皮絲、青菜絲等諸多輔料。

  當(dāng)年在學(xué)校工作時,我曾有幸目睹過一位老師教學(xué)生做肚絲湯的全過程,甚是受教。他先把提前準(zhǔn)備好的食材擺放整齊,而后提刀逐個兒將豬肚、生姜、蔥、玉蘭片等都切成粗細(xì)均勻的絲子。整個過程如繡花樣不慌不忙,井然有序。

  等切絲工作完成后,再進(jìn)入關(guān)鍵的制湯環(huán)節(jié),他先將提前熬好的雞湯倒入鍋中,隨著蔥絲、姜絲、辣椒絲入鍋,水開勾芡后,再放入肚絲、玉蘭筍絲、雞蛋絲等食材。最后才下胡椒等調(diào)料粉,他一面做,一面給學(xué)生們講解,儼然在做一件雕工精美的藝術(shù)品。

  酸辣肚絲湯,看著簡單,實則做起來是很考驗廚藝功夫的。從選料,刀功,到火候的掌握,調(diào)料的搭配,都要做到萬無一失,這樣做成的肚絲湯才酸而不烈,辣而不刺,色澤黃亮,熟爛筋道。如果食材質(zhì)優(yōu)而調(diào)料不佳,或加調(diào)料的時間不當(dāng)?shù)鹊?,都會影響到肚絲湯的口感。

  當(dāng)然,肚絲湯之所以能成為秦安的一道獨特小吃,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安水質(zhì)的特殊性。由于秦安水質(zhì)堿性大,燒出來的湯恰恰和醋里的酸中和,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味道,這是其他地方的水質(zhì)所不具備的,這也正是秦安肚絲湯比其他地方的肚絲湯正宗的主要原因。

  有人說,酸辣肚絲湯之于秦安,正如火鍋之于四川,牛肉面之于蘭州,燒烤之于淄博。這話還真不假,秦安酸辣肚絲湯,傳承了大地灣先民的食俗文化,兼容了川人晉人的酸辣口味,其傳承大都口口相授,濃郁厚重的美食味道綿延相傳,從遠(yuǎn)古一路飄香,流傳至今。  

  秦安漿水面

漿水面

  “秦安有個王百萬,頓頓不離漿水面”。這是掛在秦安人嘴上的一句俗語,足見漿水面在秦安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的確,作為秦安人餐桌上的一道家常美食,一直就有三天不吃嘴饞,一周不吃胃饞之說。漿水面不僅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多的,它還是一種藥膳食品,漿水里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酶,能清暑解熱,增進(jìn)食欲,具有消炎降壓,清心潤肺等諸多養(yǎng)生功效。

  如果說麻辣燙是一種風(fēng)味小吃,那漿水面則應(yīng)該是純粹的百姓面,家常飯。漿水面在陜甘寧地區(qū),一般農(nóng)戶人家都會做,但是“一樣的米面十樣做”,每家的做法和味道卻大不相同。別看是一碗簡單的漿水面,要做出絕佳的味兒來,還真得有一手絕活。

  先說說漿水吧,選菜如選種,秦安漿水一般選用鮮嫩的苦蕨、苜蓿、薺薺菜等野菜,或芹菜、白菜、蓮花菜等新鮮蔬菜,洗凈切碎后,先把它們在沸水中焯燙一下,撈出瀝干水分。然后將其放入干凈的容器(多以壇罐為宜)中,并配以少量麥粉或玉米面粉,加入適量的漿水引子,倒入適量滾沸的開水,攪拌均勻后密封容器口,放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進(jìn)行發(fā)酵。發(fā)酵兩三天,溫度控制在二三十度之間,以促進(jìn)乳酸菌的生長繁殖。啟封后,其內(nèi)色白之水為漿水,菜則是酸菜。

  漿水口感酸爽,與醋的味道截然不同。盛夏酷暑,饑渴難忍,或酒肉之后,心胃油膩,此時,若能喋上一碗清涼涼的漿水面,別說是大魚大肉,就算是山珍海味都不換。

  吃面,少不了要說說面條。地道的漿水面離不開筋道的手搟面條,而面粉則以白面(冬小麥面)為最好,小時候常常站在面案前,看母親將白面舀到案子上,然后用添兌了堿面子的溫水和面,直到揉成表面光滑的面團(tuán)后,再扣到面盆下,醒上一小時許,再取出面團(tuán),在案板上反復(fù)揉,等揉好后再撒些面薄(做面食時要撒上一些干面粉,以防粘連,這些干面粉叫做面?。瑢⑷嗪玫拿鎴F(tuán)搟成圓餅狀。

  搟面是最難的,我看到母親將面片卷在搟面杖上,從不同角度繞著圈子來回不停地滾動,直到面如薄紙之后,才展開面片,在上面撒些面薄,準(zhǔn)備切面。

  如果說搟面屬于力氣活,那切面就更像是做手工了,只見母親將面片連續(xù)折疊幾折后,左手按面,右手握著面刀,畫線一般,將手搟面切成均勻的細(xì)長面條,而后再將面條一把一把均勻地晾在案子上。

  做漿水面之前,得先熗漿水,就是先在鍋內(nèi)倒入少許食用油,將蔥花、蒜片、辣椒絲放入,炸成焦黃,倒入漿水,秦安有些地方還講究撒一點地椒(一種長在地埂上的野花),鍋里刺啦啦一響,整個巷道里都能聞到熗漿水的香味。漿水燒開后,就盛在另外的盆子里,等煮好的面條撈進(jìn)碗里后,再澆上漿水湯。要是有那么一筷子頭炒好的鮮韭菜,就著簡簡單單的山野菜下飯吃,那便是世間最好的美味了。

  漿水平淡,清爽,漿水面柔和,細(xì)長。遇熱可去暑,遇油可除膩,面如歲月長長久久,湯似清流源源不斷。

  一碗漿水面里,最化不開的還是那一生的鄉(xiāng)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