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甘肅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
田園好風光 鄉(xiāng)村如畫卷
  • 時間:2024-05-15
  • 點擊:63
  • 來源:甘肅日報

行走在千里隴原,一座座“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xiāng)愁”的美麗鄉(xiāng)村,星羅棋布地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當我們開啟一段“鄉(xiāng)情、鄉(xiāng)音、鄉(xiāng)愁”的鄉(xiāng)約之旅,用腳步去感受“如詩、如畫、如夢”的田園風光,用心靈感知“本土、本真、本味”的古樸鄉(xiāng)韻,方才領(lǐng)悟返璞歸真的生活真諦……

“詩和遠方”的向往生活,就在我們身邊。

白銀花村·顧家善

四季溢彩的花村:顧家善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1600多年前,伴隨著東晉詩人陶淵明這篇《桃花源記》的問世,一片亦真亦幻的樂土呈現(xiàn)在世人心中。從此,中國人有了一種奇妙的情結(jié)——“桃源情結(jié)”。

千百年來,世人尋求桃花源的腳步從未停止。從詩仙太白到鄉(xiāng)村寒儒,從畫壇名宿到平常百姓,無不把描繪、追尋桃花源作為人生樂事。人們總是懷著美好的希冀不遠千里,接踵而至,寄望如這漁人一般,發(fā)現(xiàn)這片不為人知的隱秘天地。去尋找隱于城市的世外桃源,去感受心靈深處的桃花源。

悠悠的黃河水緩緩流淌,在距離白銀市區(qū)26公里的黃河北岸,就隱藏著一個“桃花源”一樣的小村莊——這里白墻青瓦,古樹繁茂,花香四溢,曲徑通幽,流水潺潺,這就是位于白銀區(qū)水川鎮(zhèn)中西部的花村·顧家善。

這座被黃河環(huán)繞的古老村落至今已有600余年歷史,以顧姓人家居多。在顧家善人的骨子里,有著與生俱來的草木緣分。在這個不到1000人的古樸村落中,卻種植著1000多種花卉,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花村”。

“人在花中走,如在畫中行”,在顧家善走一圈,你就會為隨處可見的花兒所沉醉。竹園、花園、石園、梨園、農(nóng)耕文化園……每一個主題園區(qū)都別具特色、相得益彰。種花養(yǎng)花,永遠是顧家善人四季里的大事。家家戶戶的院落里,都種植著五彩繽紛的各類花卉。三角梅、月季、玫瑰、牡丹、菊花、木槿,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花兒。

顧家善人愛花,也懂花。漫步在村里的古巷中,每一條阡陌小巷都帶給人不同的驚喜和故事。置身于一條掛滿花傘的巷道,仿佛穿越時空,來到了戴望舒筆下那個悠長的雨巷。不同的是,那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并不是結(jié)著丁香一樣愁怨的,而是如繁花盛開一般陽光燦爛。

轉(zhuǎn)角之間,又步入了瓷器小巷,眼前的景致讓人驚艷,兩旁的青花瓷碗裝點著潔白的院墻,訴說著這座古樸村落中那些動聽的故事,不禁讓人腦海中浮現(xiàn)出悠揚歌聲中的畫面:“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

“正人先正己”“待人貴真誠”“孝道當竭力”……墻面之上,一句句家風家訓,與滿眼繁花相互映襯,飽含著智慧,也傳遞著溫情。百年歷史的參天古樹、鵝卵石鋪設(shè)的幽靜小路、曲折蜿蜒的小橋流水、懸掛著家風家訓牌的院墻……這萬般景致,賦予了顧家善村古香古色的獨特韻味,也浸潤著花村顧家善傳承至今的歷史文化。

遙想600多年前,從江南水鄉(xiāng)一路遷移到隴上之地的顧氏先祖?zhèn)?,在黃河之畔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種植花木,建起了他們心中的理想家園,留下了“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的家族古訓。

數(shù)百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的顧氏后輩們,世世代代傳承著淳樸仁厚的民風、孝親敬老的傳統(tǒng)和與人為善的家訓,讓顧家善成為遠近聞名的模范村、長壽村。

2018年,花村·顧家善榮登《魅力中國城》年度“魅力鄉(xiāng)村旅游目的地”。從一個普通的沿河小村到如今的“中國美麗休閑鄉(xiāng)村”“全國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國家森林鄉(xiāng)村”“全國敬老文明號”,四季溢彩的花村·顧家善已經(jīng)成為隴原鄉(xiāng)村旅游的新名片,也讓黃河之濱的這方寶地,更加秀美靈動,充滿希望。

迭部扎尕那村

傳說中的“香格里拉”:扎尕那村

有人說,詩和遠方,其實就是一種回歸自然的生活。

初夏時節(jié),行走在甘南,抬頭是云卷云舒的湛藍天空,腳下是流光溢彩的廣袤草原,耳邊是宛如天籟的悠揚歌聲。這里接連著九寨溝的神奇與秀麗,也承襲了隴上江南的雄渾與巍然。仔細品味,山的偉岸、水的靈性、風的輕盈、花的芳香、人的堅韌,構(gòu)成一幅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美好畫卷。

在這片面積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擁有著尕海、則岔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蓮花山、冶力關(guān)2個國家森林公園,以及桑科草原、黃河首曲等幾十處自然景區(qū),分布著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夏河拉卜楞寺、碌曲郎木寺等121座藏傳佛教寺院,還有紅軍長征經(jīng)歷的天險臘子口、俄界會議遺址等十多處革命歷史遺跡,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有“中國的小西藏,甘肅的后花園”之美譽。

坐落于甘南州南部的迭部縣,地處白龍江上游的南秦嶺西延岷、迭山系之間,被評為“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示范縣”“中國最具民族風情百佳縣市”“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

在迭部縣西北30余公里的益哇鄉(xiāng),有一片村落,在探險家眼中,它是神仙創(chuàng)造的秘境,是植物學博物館;在作家眼中,它是傳說中的“香格里拉”;在人類學家眼中,這里是青藏高原東緣最具典型意義的鄉(xiāng)村聚落;在攝影家眼中,這里是心馳神往的人間仙境……這個讓人心向往之的地方,就是扎尕那村。

在藏語中,扎尕那的意思是“石匣子”。相傳這里是神仙涅嘎達娃用大拇指在山間摁開的地方,當?shù)厝朔Q其為“石城”。當我們先后穿過納加石門、扎尕那石門與光蓋山石門后,眼前的景色頓時豁然開朗。遠處,山巒重疊,林木蒼郁,炊煙裊裊,依山而建的藏族村寨錯落有致,寧靜安詳。近處,河流潺潺,綠草如茵,山花爛漫,還有正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身影。農(nóng)田、河流、民居、寺廟與周圍的山林和草地相互映襯,農(nóng)耕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鐘靈毓秀的山水,養(yǎng)育了生活在這里的淳樸人民,也孕育出游牧文化、農(nóng)耕文化及森林文化互補融合的特殊的農(nóng)業(yè)文化。熱愛生命、感恩蒼天的甘南人以游牧、農(nóng)耕、狩獵和樵采等多種生產(chǎn)方式合理搭配,融合并存,與自然和睦相處。2017年,“扎尕那農(nóng)林牧復合系統(tǒng)”通過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專家評審,入選全球重要農(nóng)業(yè)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如今,得益于美麗鄉(xiāng)村的政策支持和生態(tài)旅游業(yè)的火熱發(fā)展,這座山水深處的“人間仙境”,如山間靈動的白云,越來越高,越來越好。

徽縣田河村

最美銀杏村落:徽縣田河村

田園,是傳承農(nóng)耕文明和民俗文化的精神家園,也是中國人找尋鄉(xiāng)愁記憶的精神“故鄉(xiāng)”。從蘭州驅(qū)車一路向南,我們來到了素有“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之稱的錦繡隴南。

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曾說“隴南是塊復雜的寶貝地帶”。大自然慷慨地賜予了隴南豐富的饋贈,這里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是甘肅省全境唯一一個位于長江流域且屬于亞熱帶氣候的地區(qū)。這里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3個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濕地公園;這里還有優(yōu)質(zhì)的花椒、美味的核桃、油橄欖最佳適生區(qū)、優(yōu)質(zhì)藥源生產(chǎn)基地,還有茶葉、香菇、木耳、狼牙蜜、銀杏……是名副其實的“千年藥鄉(xiāng)”“天然藥庫”“中國油橄欖之鄉(xiāng)”。

初夏的隴南,處處綠水青山,步步如詩如畫,鄉(xiāng)村旅游讓越來越多的古老鄉(xiāng)村煥發(fā)活力,而我們的鄉(xiāng)約隴原之旅也在這片土地上有了更豐富、更深度的體驗。

沿著蜿蜒盤旋的公路一路行駛,穿過群山疊嶂,眼前豁然開朗,一個依山傍水、神秘恬靜的小村莊出現(xiàn)在眼前,這里就是“國家森林鄉(xiāng)村”“中國最美銀杏村落”——徽縣嘉陵鎮(zhèn)田河村。

徜徉在田河村,一棵棵高大挺拔的銀杏古樹生機盎然。這里生長著229株銀杏樹,樹齡800年以上,其中千年以上的銀杏樹153棵,形成了一個罕見的古銀杏樹群落。清晨,溫暖的陽光透過銀杏樹葉的縫隙,灑滿了整個村落。目光所及,滿目清新,一簇簇碧綠的銀杏葉閃爍著點點光芒。一陣清風徐來,吹過樹葉發(fā)出了沙沙聲響,仔細聆聽,每一棵飽經(jīng)風霜的銀杏古樹,都仿佛在講述一段深邃悠遠的時光記憶。

隨手撿起一片銀杏樹葉,細細端詳,美麗的葉片如同一把打開的扇子,又像是一顆愛心的形狀。在整個植物界,似乎沒有哪一種植物如銀杏般,擁有柔和的曲線。更奇妙的是,與上億年前的銀杏葉片化石相比,樹葉的形態(tài)幾乎沒有變化,時光仿佛就在一片銀杏葉中穿越了千萬年。

在這大山深處,因為有了銀杏樹,我們找到了向往的“詩與遠方”。“賞銀杏景、吃銀杏果、品銀杏茶、嘗農(nóng)家飯菜、住銀杏人家”,在田河村,恬淡的鄉(xiāng)村生活就這樣在與銀杏為伴的日子里,記錄下平凡幸福的點點滴滴。

告別“銀杏人家”,我們來到了康縣長壩鎮(zhèn)花橋村。這里是“中國茶馬古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中國鄉(xiāng)村旅游模范村”,一座座青瓦白墻的房屋錯落有致,一間間古香古色的客棧民宿獨具風韻。行進在村間小道上,文化廣場、中醫(yī)養(yǎng)生堂、村史館、電子商務(wù)室等讓人目不暇接,從油坊、酒坊、磨坊、豆腐坊不時飄出陣陣濃香。平坦的道路,古樸的索橋,整潔的院落,滄桑的菩提樹,淳樸的民風……如今的花橋村,炊煙裊裊,綠樹相映,鳥歡魚躍,美麗祥和。

午后的花橋村,頑皮可愛的孩童在新修建的農(nóng)村文化大院里嬉戲,三五一群的老人們在房前小院中煮著罐罐茶,閑嘮家常。一杯水、一撮茶葉、一個茶罐、一個火爐、一支筷子,一盞茶盅,再配上幾??緱椇捅?,慢慢煮,細細呷,隴南人的生活之道就蘊藏在這一杯杯沸騰的茶湯中,入口苦澀,卻終有回甘。如今,坐擁秀美山河,裹挾廣博資源,懷抱豐饒物產(chǎn),生活在這片“隴上江南”的人們迎來了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肅南西柳溝村(圖片均為資料圖)

祁連山下的別樣風情:西柳溝村

溫情浪漫的祁連山草原上,生活著甘肅獨有的少數(shù)民族——裕固族。

亙古以來,綿延千里、橫貫河西走廊的祁連山以豐美、清冽的乳汁,澆灌著絲路一片片生命的綠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河西兒女。如果面對地圖,你會清楚地看到,近70%的祁連山脈都位于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nèi)。除了廣闊無垠的草原,還有各鄉(xiāng)村一幢幢美觀大方的民房坐落有序;一條條平坦?jié)崈舻乃嗦反┰酱迩f;一盞盞明亮的路燈照亮百姓生活;一座座干凈整潔的農(nóng)家小院別具一格,處處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的景象,讓人流連忘返。

走進肅南縣大河鄉(xiāng)西柳溝村,眼見一幢幢白墻青瓦的民居鱗次櫛比;濱河廊道上,小河潺潺、鮮花盛開、綠樹成蔭;村中,牧家樂里歡聲笑語;文化廣場上,村民們或跳舞、鍛煉,或聊天,很是愜意。

村莊變美了,慕名而來的游客不斷增多。步入西柳溝村村道,兩邊云杉密布、圓柏茂盛,一派郁郁蔥蔥,綠色盎然的景象。進到院中,特色民宿小院露出“真容”,讓人眼前一亮。

如今的西柳溝村,既有山水田園、古樸民居,又有丹霞地貌,更有毗鄰縣城的區(qū)位優(yōu)勢,旅游市場開發(fā)潛力巨大。

《薩娜瑪珂》《阿斯哈斯》《路上的歌》……生活在遼闊草原上的裕固族人,用歌聲唱出了對故鄉(xiāng)的依戀,更唱出了他們內(nèi)心的淳樸本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哎,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哎,姑娘我心中歌兒多……裕固人胸懷像草原,裕固人體魄像雪山,裕固歌兒像清泉,裕固人故事在流傳……”祁連山下,那悠遠純凈的天籟之音再次回蕩在寂靜祥和的草原上,這里承載著他們的生活和文化,也承載著那份自強不息的民族力量。這里不僅是一片“金色草原”,更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

腳步至此,“詩和遠方”早已在我們的行走與探尋中相伴相隨。白墻黛瓦、綠植環(huán)繞,走進隴原大地的美麗鄉(xiāng)村,在這片詩意棲居地,一幅美麗鄉(xiāng)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文/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