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甘肅經濟信息網!
平涼涇川:南石窟寺
  • 時間:2024-10-16
  • 來源:中國甘肅網

古絲綢之路,分為南北兩路,平涼涇川就位于古絲綢之路東段、北路之上,它是往來商旅、僧人西出長安、東入中原的重要驛站。

涇河水泥沙滔滔,涇川百里之間,南北兩岸的石崖,鑿就了涇川縣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超高學術研討價值。

王母宮石窟、南石窟寺、丈八寺石窟、羅漢洞石窟……百里石窟長廊位于涇川縣境內,由512個石窟、5眼窟中石井組成,現(xiàn)存有規(guī)模較大的石窟群,也有數量眾多的小石窟群。

近日,“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網上主題采訪活動走進王母宮石窟及南石窟寺,采訪團成員身臨其境了解關隴地區(qū)的民眾信仰、宗教生態(tài)、雕刻藝術和重要的社會文化考證價值。

王母宮石窟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到宣武帝景明、正始、永平之際,即公元477年到508年,為外洞內窟式,座西向東,內窟高11米,寬12.6米,深13米,中心塔柱寬7米,深7.6米,分三層雕有大小造像千余尊。外洞從第三層起有清末依壁建造四層凌云飛閣,與洞窟渾然一體,結構嚴謹,巧奪天工。

石窟內造像神態(tài)各異,從佛祖到供養(yǎng)人,從陡壁峻嶺到飛天菩提,無不栩栩如生,飄然欲動,刀功樸實流暢,造型古樸逼真,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能工巧匠聰明才智,是研究我國佛教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

隨后,采訪團一行來到了位于涇川縣城關鎮(zhèn)下蔣家村的南石窟寺。南石窟寺開鑿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為北魏涇州刺史奚康生主持開鑿。它與慶陽北石窟寺并譽為“隴上石窟雙明珠”,于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石窟寺現(xiàn)存10個窟龕,均坐北朝南,開鑿于白堊紀紅砂巖上?,F(xiàn)存有造像的洞窟是1號窟和4號窟。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采訪團成員首先走進第1窟。此窟是一個平面呈長方形的佛窟,窟高11米,寬18米,深13米。方形窟門,前壁門頂上開一方形明窗,覆斗形頂??邇日诩白笥冶谂_基上雕七身立佛,高6米,頭飾螺髻,高鼻大耳,面部豐滿,長衣垂膝,神態(tài)莊嚴安詳。兩旁14尊脅侍菩薩,高約3.5米,風姿綽約,亭亭玉立,前壁門兩側各雕一彌勒菩薩,高5米??唔敄|、北、西有浮雕佛傳故事,內容有樹下誕生、阿私陀占相、宮中觀歌舞、逾城出家、樹下思維等。

“七佛是佛教造像和壁畫中常見的題材,在我國早期中就已出現(xiàn)。但以表現(xiàn)七佛為主的七佛窟的出現(xiàn)則以此窟和北石窟為最早,它開創(chuàng)了佛窟營造史上一種新的形制。”涇川縣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與第1窟不同,第4窟平面呈豎方形,平頂??唛T兩側雕二力士??邇热谠煜瘢煜窬鶠槭ツ嗨?。窟內正壁(北壁)鑿基壇,壇上為三身施彩菩薩,均高約1.5米,頭部均殘。中央菩薩右腿屈起,左腿下垂,腳踩蓮花,左手撐座,右手撫在屈起的膝蓋上。兩側菩薩結跏趺坐,座下騎獅、騎象。從形象上判斷,中央是水月觀音,兩側為騎獅文殊菩薩、騎象普賢菩薩。左右兩壁雕菩薩、力士、十六羅漢。兩壁造像布局相同,里側雕一弟子,弟子以外分兩層,上層雕四菩薩、三力士交替分布,菩薩高0.5米,力士高0.4米。下層長方形龕內雕八羅漢,高0.5米,多為倚坐,羅漢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

“近年來,為科學保護南石窟寺文物本體,在日常工作中加強洞窟監(jiān)測維護,對滲水、樹害、落砂等問題進行基礎養(yǎng)護和治理,雨季加強洞窟巡查和險情監(jiān)測,并及時采取防護措施?!闭劶澳鲜咚碌谋Wo工作,涇川縣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據了解,近年來南石窟寺積極爭取各類文物保護項目,先后實施了南石窟寺文物保護規(guī)劃編制項目、環(huán)境整治項目、基礎設施改造項目、巖體搶險加固項目、保護修繕項目、安防系統(tǒng)升級改造項目,并加強石窟的活化利用,聯(lián)合敦煌研究院北石窟寺文物保護研究所、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開辟隴東南石窟寺研學精品路線,提高涇川石窟寺圈內知名度,為研究涇川歷史文化價值增添新動力。(文/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劉姍)